本文转自:平顶山日报
万余名学生受益“12345”育人模式
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
本报讯 (记者付纪元 通讯员郝梅)近年来,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深耕心理健康教育领域,其创新的“12345”融合式育人模式已惠及万余名在校学生。这一改革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,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育人体系,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。
聚焦“12345”模式,构建融合式教学新体系。心理课堂教学是高校心理育人的主渠道,要发挥其积极作用,从根源上提升教育实效性,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。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,以塑造学生积极人格为核心,该校创新性提出“12345”融合式教学新模式,实现从“知识传授”到“素质养成”的全面升级。
围绕1个中心:始终以“塑造学生积极心理品质”为出发点,摒弃传统“问题导向”的教育思路,转向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与成长动力。
实现2大融合:打破课堂与生活的界限,将心理知识融入日常实践;打通线上与线下渠道,通过云端课程、线下活动联动,让学习无处不在。
衔接3个环节:构建“课前知识讲授—课中体验教学—课后专项训练”的闭环链条,课前通过微课引导自主学习,课中以情景模拟、团体辅导强化体验,课后依托训练营的实践任务巩固效果。
设置4大成长模块:按照“自我适应—自我探索—自我管理—自我成长”的逻辑设计课程内容,从入学适应到职业规划,全面覆盖高职生成长关键节点。
达成5项素质目标:通过系统学习,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情绪、专注当下体验、发展自我优势、建立积极关系、追寻人生意义,最终实现积极心理品质“五达标”。
破解痛点难题,助力学生全面成长。针对当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“学习浅层化”“内容脱离生活”等突出问题,该校在改革中提出针对性解决路径:一方面运用深度学习理论,通过拉长学习周期、丰富学习形式(如线上讨论、线下实践、朋辈互助等),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;另一方面立足高职生特点重构课程内容,突出“实践性”与“个性化”,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加入不同主题的训练营,通过21天的持续训练,实现自我改变。
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,该改革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。数据显示,参与该项目的万余名学生中,绝大多数掌握了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,能够有效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扰。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培养了积极乐观的心态,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。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,也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,在推进“健康中国”建设进程中贡献了高职教育的力量。
盛达优配官网-配资之家门户网站-配资公司大全-广东股票配资开户流程详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