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马山是壮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也是壮族刺绣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地。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县2019年脱贫摘帽后,成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。当地把壮绣作为主导产业之一,建起了壮绣工厂,帮助群众灵活就业。一起跟随总台记者走进马山县的绣坊。
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美学
壮绣焕发新生机
总台记者 王洁:作为中国传统刺绣中的一种,壮绣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。壮族刺绣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,就是色彩鲜明、造型独特。这些作品上面的花、草、虫、鱼、鸟、兽栩栩如生,具有鲜明的特征。色彩搭配上,多用鲜明、浓郁的颜色,如红色、黄色等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壮绣设计也融入了现代美学,衍生出了多种产品,比如挂饰、玩偶等多种产品。
公益性培训
带动脱贫群众“绣”出致富路
总台记者 王洁:在绣坊里,绣娘们正在专心工作,最近工坊接到了一笔大订单,要赶制出200多件绣画,这批绣画的图案在传统的绣球纹、铜鼓纹等基础上,进行了创新和调整。为了完成这一批绣画作品,大概需要30多位的绣娘,这笔订单预计能为大家增加大概三四千元的收入。
总台记者 王洁:这些绣娘都是哪里来的呢?壮族的刺绣艺术在2016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乡村工匠蓝淋老师前些年成立这个壮绣工厂后,利用空闲时间为大家提供公益性的刺绣技能培训,手把手传授大家针法和技巧。目前已经累计培训2000余人,其中200多人成为专职绣娘。通过“居家接单”模式,让绣娘把材料领回家,时间灵活,让壮绣的传承队伍更加庞大了。
总台记者 王洁: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壮绣这门宝贵的技艺,这个绣坊还是一个研学基地。今天就有学生来到这里,了解壮绣的历史和文化底蕴,感受壮绣的魅力,大家也可以自己动手,一针一线创造出自己的作品。
就业稳 产业旺
文旅融合促发展
总台记者 王洁:这几年,马山县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帮扶机制,围绕“产业兴旺、就业稳岗”等内容持续努力。全县脱贫人口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连续三年增速保持在10%以上。马山县的乡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改变,高速路、产业路越来越通达。当地还因地制宜,发展特色生态旅游。去年马山全县接待游客量突破525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38亿元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回到家乡来发展建设,大家信心越来越足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就像我们领略到的这些壮绣作品呈现出来的精神一样,热情活力,充满希望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盛达优配官网-配资之家门户网站-配资公司大全-广东股票配资开户流程详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