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界面新闻记者 | 安震
9月23日,振华科技(000733.SZ)公告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。此前董事会同意自2025年9月16日起12个月内,使用额度不超过17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。在赎回部分理财产品后,振华科技又购买了新的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。
事实上,在低利率环境下,不仅居民存款出现搬家,上市公司资产配置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。与居民端类似,利率较低的存款产品吸引力下降,上市公司也开始寻找收益更高的替代资产,部分资金从追求稳健向主动投资迁移。
上市公司购买理财规模连续三年下降
Wind数据显示,截至9月23日,今年以来,共有1094家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,合计持有12235只产品,认购金额合计7707.19亿元。对比2024年同期,1202家上市公司合计购买理财产品8802.31亿元,购买理财产品上市公司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8.99%和12.44%。
事实上,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规模已经连续三年下降。受到市场利率下行和资管新规的影响,2023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规模同比骤降34%,2024年降幅收窄至5.45%。
从产品类型上,上市公司通常将闲置资金投向定期存款、结构性存款产品、通知存款、银行理财、证券公司理财、逆回购,也有一些公司会建立基金专户,由专业团队投资。
一家国有企业投融资部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,国企对于资金管理非常严格,每个季度都要对资金成本和投资情况进行复盘。这两年存贷款利率都在下降,管理层会重点对公司的存贷款利率进行考核,也会想办法置换成更低成本的融资,但在闲置资金投资方面,公司规定只能投资保本型的理财,存款利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,公司仍然只能把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定期存款,剩下的一部分配置结构性存款产品。
相比之下,一些民营上市公司理财手段要丰富得多。一位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,公司这两年开拓海外业务,在东南亚投资建厂,从国内获得较低成本的融资,在海外购买美元货币基金产品,再加上一些汇率套期保值规避波动风险,公司的总体融资成本是负的。
在今年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,唯科科技(301196.SZ)持有理财产品达到369只,成为目前A股持有最多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;而按照金额统计,九州通(600998.SH)持有42只理财产品,合计认购金额达到240.9亿元,其中,有超过224.9亿元购买逆回购,其余资金购买了结构性存款产品。
股市走俏,公司理财风险偏好提升
普益标准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8月末,全国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1.32%;固收类产品过去6个月投资收益为1.12%,较上月上升6BP。
Wind数据显示,从整体收益表现来看,今年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平均预计收益率区间中位数在1.2%至2.19%。考虑到对公理财往往资金量较大,利率相比个人理财有所上浮,这一收益也能反映出高流动性,低风险的产品仍然是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首选。
从上市公司总体购买产品的结构来看,结构性存款占比从2023年的63.8%降至2025年的60.9%。同期,银行理财、国债逆回购等低风险高流动性的产品占比增加,值得注意的是,上市公司购买的基金专户总金额从15.19亿元增加至30.75亿元,规模直接翻倍。
也就是说,上市公司理财规模虽然小幅下降,但由于二级市场回暖,一些上市公司风险偏好有所抬升。
有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,理财规模总体下降,除了资管市场、利率环境的变化,上市公司自身经营也是重要原因。2024年A股上市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0.84%和0.61%,2025年上半年延续弱复苏态势,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增速放缓,闲置资金规模自然缩减。
2025年上半年,133家上市公司披露证券投资金额达295.5亿元,洋河股份、中粮资本等企业将部分闲置资金投向股票和债券。西部金融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5年上市公司证券投资规模同比增长42%,而同期理财规模下降24.96%,反映出资金从“稳健理财”向“主动投资”的迁移。
中信证券研报称,整体来看,上市公司虽然更倾向于配置短期、低风险产品,但已经开始逐步提升对券商、公募基金等多元化产品的配置比例。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,资金逐步从存款转向理财市场,预计未来一年上市公司存款转理财规模有望达数千亿元。境外理财通过QDII、南向通等渠道也逐渐成为企业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。
盛达优配官网-配资之家门户网站-配资公司大全-广东股票配资开户流程详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